发布时间:2025-02-05 点击量:1035
近年来,长沙市作为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,主动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,紧扣教师队伍建设实际,积极探索路径,强化重点突破,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。先后累计投入经费近3亿元,建设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区6个、试点校72所,建设“未来学校”103所、智慧教室2500多间,推动交互式多媒体覆盖率达99.72%,形成了区域整体推进格局。11月25日,长沙市承办全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总结交流活动,全市有6位同志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作典型发言,全面展示长沙市推动教师AI素养提升和教育教学能力创新,以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和经验。
以数字化的应用场景赋能教师成长。强化数据赋能,把数字化贯穿教学、教研、培养各方面、全过程。一是突出“教师智教”。把构建数字教学生态作为基础工程,稳妥有序推进数字化改造。以“长沙智能教育工作坊”为载体,指导教师运用多种智能教学助手,协助学情分析、作业批阅、辅导答疑,不仅提高了教师学习和应用数智技术的积极性,也进一步减轻了教师常规工作负担、提升了教学质量。二是突出“教师智培”。开发教师培训驾驶舱,智能分析各区域各学段教师培训数据,形成电子档案,定制培训项目,为教师专业发展精准赋能。建设师训微系统,线上进行专家授课、岗位实践、成果展示。运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,探索了“一云三中心”数智化校本研修模式。三是突出“教师智研”。建设AI教室1000余间,伴随式采集课堂教学行为数据,通过“人机协同”诊断,及时形成课堂教学分析报告,指导教师改进课堂教学,推进教研方式从经验判断向数据举证转变。
以可视化的过程数据赋能教师管理。充分挖掘各类应用系统的数据价值,以详实数据推动教师管理工作更加精细精准。一是建立智慧管理系统保重点。聚焦教师常规工作数字化,建设集智慧教务、智慧办公于一体的区域教师管理平台,确保日常监管“时刻在线”。针对师德师风等重点问题,开发扫码举报系统,实现“指尖上的监督”全覆盖。二是构建新型评价体系破难点。制定教师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,多维度采集系统数据,形成了教师成长积分制、教师数字画像等新型评价机制,为教师发展精准把脉。同时,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打造个性化应用体系,助推教育差异化特色化发展。三是用好监管监测平台疏堵点。对违反教育评价改革“十不得一严禁”问题和教师减负工作进行平台监测,及时研判、处置违规问题线索。今年以来提醒干预不合理社会事务25项。
以常态化的空间应用赋能均衡发展。充分发挥网络空间的作用,常态开展跨区域研训活动,助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。一是以“名师双线”促区域均衡。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,设立帮扶大湘西名师工作站10个、网络联校100所,每月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训活动,为大湘西学校培养骨干教师1040人。二是以“三个课堂”促城乡均衡。遴选132所城区优质学校作为网络联校主校,对全市所有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开通专递课堂、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,实现城乡教师同步教学教研,有效化解农村优质资源缺乏、结构性缺编等问题。三是以“公益云课”促群体均衡。针对部分中小学生在家需要辅导的问题,推出公益“名师云课堂”,组织名优教师集中在线授课,累计开课770余节,点击量超1000万次。四是以“在线研修”促校际均衡。全市各集团学校均依托智能研修平台,整合资源,同步开展跨学校的研训活动,探索了一批有特色的校际帮扶模式,助力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发展。